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

紀念日,紀念的是日常

  
  從3/21 00:00開始,我們就一路說著:「去年的現在我正要去接人……」、「這個時候你已經在闖關了」、「這時候我們到餐廳了嗎?」
  
  現在,我寫下這段文字的17:00,去年這個時候,我們剛剛送走家人朋友,狼狽且疲倦的回到家,出門買了魚丸米粉當晚餐(我可是一整天都沒吃東西呢),大概晚上七點我就會一路昏睡到隔天中午,而理應跟著我一起昏睡的那位先生繼續東奔西忙,照顧他的家人朋友。
  
  沒想到,就一年了。
  
  結婚到底有沒有不一樣?剛開始的前半年,我毫無感覺。我們很早以前就一起生活,對於彼此的壞習慣毫不遮掩,從事同樣的工作、繼續在各自的興趣鑽研,並且共同愛著一隻溫柔傻氣的郝亮。可是,就跟跑馬拉松一樣,一直到第28K都覺得自己還能輕鬆的跑完,將時間拉得愈長愈能發現身體(或者生活)的種種異狀。偏偏,我又不能像是真的在跑馬拉松一樣,具體地說出那裡開始痠痛、那裡恢復自信……,一切都在模糊與矇矓中發生,唯獨在些許時刻會特別有感地覺得--嗯,謝謝你願意跟我在一起。
 
   
  比方說,昨天我們提早去慶祝紀念日。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並不是我們看的那一場戲,或者非常奢侈的一頓大餐,而是在開往台北的路上,我如往常絮絮叨叨向你分享我做的夢,而你如往常的揪出我的各種缺點。好奇怪,雖然你說的話都像是在責備我的不懂事或者幼稚的比較心態,可是坐在副駕的我半點脾氣也沒有,因為你字字句句的背後都在說著:反正不管怎麼樣,我都支持你。
  我一直以為,所謂的「不管怎麼樣」是一種極為不認真的說法。我一直認為你會照顧你自己多過我,那些情描淡寫的話都應該是情緒使然,沒有經過理性的思考。時間一長,才發現不理性的是我。因為你確確實實始終站在我這一邊,而我老是站在你的反方向,自以為替你著想,實則不停打擊你的信心。(雖然事後懊悔,但同樣的事情還是不斷發生)
  
   在這樣的時候,我幾乎忘了對你是有愛的,全心全意只記著感謝。想必你也經歷了很多事、傷了一些人並且深深受了傷,才能夠冷靜而堅定的說出支持我這樣的話。但我至今仍然無法保證,我是不是能夠和你有一樣的能力,強大的包容、耐心、決心,說出同樣的話?唉……我真不知道。
  
   
  事實上,不管對任何事情我都是沒有信心的。包括考試、比賽、工作、對於事物的理解、對於作品的優劣,但凡出自我手中,都是沒有信心的。你深深、深深理解這一切,在周而復始的自我矛盾、批判與無止無盡的自責和沮喪中,你一次也沒有不耐煩過(就算有,也沒在我面前表現過)。你知道,即便你什麼都不說,這些理解對我來說都像是一條繩索一樣,能引我從黑幽幽的底下重新爬上來。
 
  在這種時候,我真心感謝能和你在一起,能和你擁有一個家。
  
   
  紀念日,並不是要紀念哪一天、哪個時刻,而是紀念我們共同走過的日常,持續的在發生。




2016年1月3日 星期日

2015已經變成山腳下的風




  2015對我來說,是很特別,很匆忙的一年。
  
  若拿「告訴十年前的自己她不敢相信的事」,我一定可以匡啷匡啷列出好幾項,其中當然包括:我會在這一年結婚。但仔細一想,命運這種東西詭變萬端,也沒什麼好相不相信的。可是有一點,別說是十年前了,甚至一年前的我,都覺得自己不可能做到的──那就是自己體能的進步。
   

  2015年,3月,跑完人生第一場馬拉松。(還是海外馬)
  
  被方尹綸列人生七大不可思議。到現在問我到底怎麼跑完的?我也不曉得啊。那六個多小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?若不是因為記憶一觸碰到那時,全身上下的肌肉都會記憶的反射動作而疼痛起來,我一定會覺得那只是我做的一場夢吧。
  
  不過我真的跑完了,一點成就感也沒有,因為清清楚楚得感覺到,我已經不行了。我是把極限內的自己推出去才跑完的,對身體很危險。所以跑完的那天晚上我根本無法走路,肌肉因為發炎而輕微的發燒,有一陣子都不敢跑步。
  

  當然,也因為這樣才能夠掌握自己哪裡是不足的。
  記得我跑到25-26K左右的時候,大腿就痛得不像話。以致38K我正式宣告放棄,改用走的。因為多跑一步都會馬上抽筋。
  
  於是,回到台灣以後,最大的改變就是不再只有慢跑練習,還加上了跳繩。從一開始十幾下就上氣不接下氣,到現在一次能固定跳300下,跳完之後再做15分鐘的肌力訓練。這樣反覆進行了三四個月,11月終於再次挑戰半馬。

  
  
  很多人都問:「全馬跑過了,半馬一定沒有問題吧?」
  當然不是。

  
  每一次跑步,都是全新的開始,與當天的身體、生理和心情狀況都有關係,輕鬆跑完全馬的人,也可能因為狀況不佳所以跑不完五公里。總之,我一直戰戰兢兢的,腦中全是名古屋馬拉松帶給我的痛,可是一方面又告訴自己:「我很努力練習,這樣練習,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。」
   
  11月半馬之前,我一周會跑三天(5K9K9K),兩天跳繩和肌力訓練,剩下兩天休息。我認為這樣的訓練,對這次半馬來說應該是足夠的。

  事實證明:我的想法沒有錯。

   
  因為有兩次半馬、一次全馬的經驗,我變得相當瞭解身體的需求。知道自己要等到9公里以後才能達到最佳狀態、每公里最快又且能跑最久的速度是632秒、在16-17公里是大腿最痛苦的一段時間……我把身體當作是一個不同的人一樣仔細的瞭解,且無論如何秉持著一看到補水站就要喝水的原則,順暢的跑完了。
  令我訝異的是,這中間並沒有太疲憊的時刻。我成功的K.O了折返點處的超級大上坡,也在大腿發出警訊之前就適度拉筋。和我第一次半馬成績(2hr50min)比較起來,這次快了15多分鐘。聽起來不多,可是對我來說是很大很大的鼓勵,最重要的是:跑完我還活蹦亂跳的一點都不累!


當下我立刻想著:好,那我下一次可以跑更快了。
  





  大概是因此種種,所以在小說創作課堂上,老師問下周要去爬山、誰願意去的時候,我第一時間就決定要跟著去。
  
  這樣真好,過去不管什麼運動(爬山算運動嗎?)我都推卻再三,可是而今我竟然能夠往前站了。
   
  12/30星期三一早,老師帶我們從太魯閣國家公園進去,從得卡倫步道走到大禮部落,海拔約莫一千多呎,不算頂高,不過坡度極陡。我深知自己是一個肺活量相當差的人,不開玩笑,爬個樓梯都能氣喘如牛(方尹綸總是說:「你到底怎麼跑完全馬的……」)所以當天看到那蜿蜒陡峭的樓梯(最後甚至沒有樓梯)時,我背上冷汗直流。儘管如此,我還是覺得應該爬得完。

   
  途中,有些人落隊,老師為了等待同學,所以請我們還能走的人不要停。

  「身體冷了就走不上去了」我們應允,四個人繼續往上爬。中間有許多路狹小的可以,否則就是亂石泥地,必須攀著大石頭,腳步穩穩得踏上去才不會打滑。一度氣氛低迷,頻頻休息。我說:不如來玩接龍吧?接龍在日本是一種護身符式的遊戲,能把鬼怪神蛇都都拒於外。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,總之後來大夥兒都走得好快(哈哈,當然不是啊)。
  
  爬到某個地方遇到一位背著大量寶特瓶的婆婆,她問我們要上哪?
  我說:「到頂端。」
  她回:那不就快到了嗎!
   
  此話一出,果然不到五分鐘就走到頂端了啊!!!!!
  看到平緩的地,真的好──感──動──啊。

    

  前方有岔路,所以我們無法再往下走,只能在原地等老師。沒有人看時間,所以不曉得等了多久,但有一刻,我們一行人站在山頭上,看著對面連成一線的雲,發現腳邊的草被風拂動了,卻什麼聲音都沒有。這才發現,風原來可以是靜悄悄的。我也才終於明白,何以萬籟俱寂、與萬籟有聲,講得是同一件事。大自然規矩,步伐堅定的流過去,這一切都在空氣當中大力的滑過,優雅靜謐的滑過。
  
  有個人說:好安靜啊。
  對啊,從來不知道山這麼安靜,就像沒看過海的人會問:海怎麼那麼吵?
  不久後遠方就傳來老師的聲音,大家終於又聚在一起,坐在山頂一間教堂(竟然會有教堂蓋在這裡)吃午餐,簡單拉拉筋,不敢拖延太久就下山了。


   
  這一趟往返的過程,從10:00出發5:00抵達平地,花了6-7小時。簡直跟我跑馬拉松一樣,哈哈。
  腳碰到平地的時候,我覺得真是太不可思議了,我竟然走得完,怎麼有可能呢?不過轉念又一想:怎麼不可能呢?
    
  這些種種考驗身體的運動,時常被人質問到底為什麼要做?我不在行自然生態書寫,也對大多數的運動興趣缺缺,不過若真有人這樣問起,我會回答:是為了要切身理解各種不同的痛楚。
  

  有一些疼痛,若沒有把自己逼到極限是不可能理解的,聽紙本的形容、看演員賣力表現,那些感覺也不可能轉嫁到自己身上來。我發現我是近乎飢渴的想瞭解各種不同程度的痛,那讓我覺得,我能夠活出比此刻的年齡更年長一點的成熟。
   
  就像跑完全馬之後,我有很長一段時間,只要裸足踏在地上,就會痛到流淚。又或者,這次爬完山以後,往上爬樓梯沒問題,可是往下走樓梯時,小腿忽然就僵硬的像塊鐵,每走一步都像要被折斷。
  這是當然的,因為上坡和下坡所用到的肌肉完全不一樣啊!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,我竟然現在才知道。
   
  總之,2015過了,依然不小心就虛擲了許多光陰,可是慶幸大部分的時間我還是紮紮實實的在前進。希望今年,明年,接下來的每一年,都能好好跟身體相處。


   
  最後,感謝每一場賽事都把我照顧到家的方尹綸,
  (雖然我最大的願望是可以跟你一起運動。)
  2016年也請帶著我一起到處努力玩耍吧!!

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

2015六月:紐約。戲劇之旅(下)



6.A Midsummer Night’s Dream
時間:2015/6/19() 20:00 
金額:Free
˙位在47th street 的小劇場,原價19$(其實也不貴),不過因為我們有學生證。竟然拿到兩張免費的票。(國際學生證好好用喔)

  
來自Masterworks Theater Company,是非常原汁原味的《仲夏夜之夢》。演員應該都是學生,真是不可思議,學生就是會散發出獨特的能量(類似青春無敵的那種感覺),每個動作都相當的用力,說精確紮時也還好,但就是充滿能量。
  我們當初是因為他標榜著音樂劇所以才來看的,未料從頭到尾只有Puck拿著烏克麗麗彈奏簡單的節奏,以及最後面(依然是配合烏克麗麗)的短短演唱、舞蹈。看完有一點失望……,BUT還是好看。最終的結論就是:莎士比亞的本果然還是要歐美國家演比較好看XD
  By the way~劇團的創辦人Eric Frebs在節目單上寫的話值得一提。大意是自己一直以來都將教育與劇場結合在一起,所以很喜歡讓學生來看戲(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我拿學生證會免費的原因),這是因為在他學生時期,看了一齣戲,深受感動,覺得戲劇竟然是有能力影響人這麼深、這麼久的,從今往後便致力於此。
  看完這一席話,再回味這場演出,覺得無論是這麼經典的劇作,也必定會有人第一次踏進、第一次看《仲夏夜之夢》吧?為了這個第一次,大家可是卯足了權力啊:)







7.This is Marry Brown
時間:2015/6/20() 7:30PM 
金額:13$/(已含稅)
˙原價18$,學生票13$

  這是一齣外外百老匯的獨角戲,整個空間感覺有點像是更深更長的牯嶺街劇場。女演員Winsome Brown自編自演撐全場,足足有六七十分鐘。講述她跟母親的故事。

  最讓我訝異的是,除了我跟方尹綸,全場幾乎沒有低於40歲一下的人,大概都是老夫老妻、或者是兒子帶爸爸媽媽來看,時有啜泣聲傳出。

  至於為什麼我不討論這齣戲呢?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對不起,因為我真的看不懂。她詞實在太多,舞台太空,動作太少,我的聽力沒有好到能夠catch這齣戲的內容,大概只能略懂百分之二三十,所以也不好妄加評論。啊對啦,這也提醒我英文要在好一點QQ否則都不能看劇情太重的戲。






8. Into the Woods Originail Reunion
時間:2015/7/21() 2:00PM 
金額:85$/(已含稅)
˙這是我們在紐約看過最貴的戲,因為是原班人馬,一天又只有兩場,所以完全沒有折扣,早在台灣就買好了。

  
  這真的……很特別,完全是一場意外。  
  因應Brooklyn藝術節舉辦的活動之一,讓我們有機會來到Brooklyn的大劇場,而且還是二十年前Into the Woods原班人馬上陣,我跟方尹綸都超興奮的。等坐到位置上開始覺得大事不妙:這完全是要辦演講的舞台不是演戲的舞台!!! 
  這才發現我們都看錯了,以為是一齣戲,但其實是把當初那些演員、導演、劇作家都找來聊聊天、表演一小段。
  

  得知以後的當下我實在很不爽,(前面就說我英文還沒有好到可以完全聽得懂了啊)竟然聽到一場講座活動,而且靠北還貴成這樣。不過我還是硬著頭皮聽了。我不是紐約人,太不識貨,不知道這兩位編劇、導演有多紅,他們光是站出來全場的人就起立熱烈鼓掌……對不起,我土我土我真是太土了~~掌聲一度還不能停,只有我跟方尹綸呆呆坐定。

   


  那個當下主持人與藝術家的聊天我也只能聽懂七八成,不過事後覺得這真是一場有誠意而且厲害得不得了的座談!!原因是現場有一位鋼琴師,某個演員聊完之後就會站起來表演一段當時該角色最經典的段落,樂師現場伴奏。雖然演員穿得是禮服,不過動作、歌聲、演技還是非常到位,儘管只是簡單的燈光變化就能夠讓我想像當初這戲有多好看。更何況──在場的這些人絕大多數都看過二十年前的版本。如今,小紅帽長大了、劇中的王子和灰姑娘在現實真的結婚了、飾演巫婆的還是美得彷彿永遠活在角色裡一樣,心情一定比我激動千萬分。
  
  結束之前,大夥一列站在舞台前緣,合唱經典主題曲「Into the Woods」。媽啊~~我整個人被征服了。實在太好聽太震撼太幸福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。
  
  雖然跟原本想的不一樣,不過還是感謝能夠親臨現場。
  不如我們現在再聽一下──



  





9.The Fantastiscks
時間:2015/6/23() 8:00PM 
金額:36$(已含稅)/
˙號稱史上最悠久音樂劇

  這齣戲,真的不是我在說,現在光是想到裡面的情結我還是可以笑到肚痛流眼淚。
  非常好消化好懂的音樂劇,劇情簡單深刻,主要敘述一個一對年輕情侶對愛情懷抱著美好的憧憬,以此憧憬延伸,經過「想像中」的熱戀、看清對方的軟弱與驕傲而心生厭膩,最後真正愛上對方,非常簡單老耿的愛情劇。或者也可以說是一齣男孩與女孩的成長童話音樂喜劇。


  

  這麼簡單的戲到底為什麼能這麼好看啊(大吼──)首先,裡頭的音樂朗朗上口,聽一次就會不斷在腦中打轉。再者,劇中安排幾個了不起的角色:一堵牆,兩個老人。
  那堵牆帶著《仲夏夜之夢》Puck的優秀身段,動作乾淨俐落快速,從頭到尾不說一句話,扮演一個活生生的背景。時而成為一棵樹、時而真是一堵牆,時而又是牛仔的得力助手。我從來沒看過這麼搶戲這麼好看的配角。
  此外,劇中安排兩個老人。雖然沒有帶著紅鼻子,但是方尹綸一直笑到流眼淚跟我說:「好小丑喔。」老人出現解決事情或者製造問題,老人在劇中並無明顯定位,可以說他們誰也不是,不過絕對非存在不可。
  話又說回來,這齣戲的舞台非常小,真的很小喔,演員如果往前走十步就要撞到觀眾了、一站上cube就快撞到天花板了。觀眾席開半圓狀繞著舞台走,開眼前我們一直想:這麼小能演什麼戲?沒想到什麼都能演。有家庭有愛情成長,能哭能笑能感動。請恕言語無法形容,總之看完第一個念頭,就是方尹綸一直嚷嚷著:「好想把這齣戲帶回台灣啊……。」如果有哪個國際製作人看到這段話的話,拜託快引進台灣吧XD再看十次我都可以。

  

10. It shoulda been you
時間:2015/6/24() 2:00PM 
金額:61.5$+4.5()/
˙最後一天,我們在「the tickets」售票亭排到的優惠票。不過畢竟是百老匯,所以還是好貴XD

  因為飛機是晚上的,所以下午我們硬擠出時間看了大戲。想說最後一天了,看一齣無腦、好評的新戲亦無不可。時代廣場上晃了幾圈,最後決定就是這齣。

可能沒有抱任何期待,所以覺得比想像中的還好看。這齣戲我已經在我的專欄寫過了,所以直接引用專欄文字:

  《It shoulda been you》以經典傳統的婚禮戲碼開頭,上半段呈現中規中矩,講述的不外乎是待嫁女子的心情、家人在最後一刻依然覺得女兒應有更好的歸宿、新郎新娘家人之間 的相處趣事……等等題材。這類的主題實在太常見,且因內容大眾,要演得博人喜愛也並非難事。本以為劇情就這樣平淡簡單地流過去了,不過,演出進行到中場卻來個絕地大翻轉!



  新郎與新娘「真愛之人」其實並非對方,而是自己的伴郎伴娘!原來是兩人遲遲不公開自己的同志身分,本想姑且找個「能了解這種的心情、也能接受自己」的人結婚,卻在各種推波助瀾之下決定鬆開枷鎖,在婚禮這一天雙雙出櫃。

  有別於過往家庭面對「出櫃」的激烈衝突──新郎的媽媽得知不必有個媳婦來跟自己爭寵,反而多了一個兒子,失控地大喊了聲:「YES!」;新娘的家人雖 然頗有慍色,卻是氣新娘為何不早點將這件事情說出口。「這有什麼嗎?」新娘的姊姊如斯道:「妳難道會認為我們因為這樣就不支持妳嗎?」


此戲的尾聲,走入禮堂的換成是新娘的「胖姊姊」,那個連母親都厭惡其身材而處處嫌棄的姐姐,她帶著一顆溫柔、善良的心,懷抱著一個小小的希望,那個希 望便是有一天,能有人能夠發光的雙眼,對著她說:「妳真美。」而穿上婚紗走上舞台的胖姐姐,身上帶著一股迷人的氣勢與與自信,使其母親一改前言,不斷重複 著:「妳真的很美,是的,我就是在說妳。」

  「尋找真愛」終於不再是俊男美女的專利,也不僅是王子與公主的組合。紐約人的生活方式,如實的展現在劇場藝術中。他們將「愛」的定義歸還到自身,不再外求,而能自我綻放、藉以給予。






  就是這樣:)
  紐約短短的14天旅程在一齣又一齣戲中結束了,當然途中我們也去了很多很棒的博物館,不過因為我太貪心很多地方都想去,使得每個地方都在走馬看花,沒辦法仔細介紹。

  在寫下這十齣戲的過程當中,又重新回味的一次紐約。我是一個很後知後覺的人,比方說在那當下我其實並無太多興奮感,不過重新回想的時候,在在覺得這一切真是太棒了。不光是紐約,而是劇場。每一個劇場都是一個宇宙,穿梭過去未來;看戲的人來自世界各國,卻在同一個點上笑得開懷忘記了自己姓名。在這裡,幾乎是每一齣戲都被演了一百變,不過仍有許許多多的人走進來看第一遍。這像是一個歷史在原地等待,等你有一天走進來,大幕開啟,用彷彿第一次登台依樣的悸動讓戲上演。